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查看原版 |English

主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学家沙龙暨青托论坛在重庆北碚顺利召开

来源:未知作者:-1 发布时间:23-06-27 编辑:
  为推动我国植物保护学科高质量发展,搭建学科交叉融合交流平台,促进青年科学家快速成长,2023年6月20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学家沙龙暨青托论坛在重庆市北碚区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农业生物安全与绿色生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陈剑平出席会议(线上)并致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陈万权、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郑传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文德,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刘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闫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红波、秘书长刘杨等出席会议,大会执行主席刘文德主持大会开幕式。
  陈剑平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迅速,相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助力植保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着力解决重大病虫害生产实际问题,让科技赋能植保学科。希望青年科学家们借此平台,围绕植保新学术思想、新科学问题、新生产实际问题、新研究思路与方法充分讨论,为植保科技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做好植保的大科学、大学问。


 
  陈剑平院士、陈万权研究员和蒋红波教授分别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科技创新是保障植物健康的基石”“桔小实蝇嗅觉行为可塑性的分子生理学机制”为题作特邀报告。陈剑平院士展示了初创期的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团队建设、平台和学科建设及研究成果,提出“不仅要把病虫害放进去,更要把植物健康放进去”的学术思想转变,并详谈从综合防控到生态防控的防治新视角、新思路。陈万权研究员介绍了植物保护学科定义、地位与发展历程,通过“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两个案例深刻阐明科技创新对保障作物健康的重要性。蒋红波教授详细阐述了桔小实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对其嗅觉行为可塑性调控的分子网络,旨在为实蝇类害虫新型控制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设植物抗病免疫机制和病害防控、害虫暴发成灾机制和精准防控和有害生物新型农药研发三个专题,大会执行主席牛金志和蒋红波、刘杨分别主持。
  针对“植物抗病免疫机制和病害防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浩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顾沁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刚副教授、西南大学王善之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园文副研究员分别从苹果树腐烂病防控基础与技术研究进展、小麦赤霉病的致病机制和绿色防控、植物细菌性青枯病致病性机制解析、水稻与细菌性条斑病菌互作机制、基因混合和结构变异对锈菌群体进化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
  针对“害虫暴发成灾机制和精准防控”,宁波大学黄海剑研究员(青托)、山西大学张婷婷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泽宇副研究员(青托)、浙江大学叶昕海助理研究员(青托)和西南大学尚峰副教授分别对稻飞虱唾液影响植物防御的机制研究、飞蝗浆膜表皮促进卵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基于基因连锁分析的新型Bt杀虫资源挖掘、寄生蜂基因组和毒液快速演化和蚜虫翅可塑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作报告分享。
  针对“有害生物新型农药研发”,吉林大学秦建春教授、贵州大学王培义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李北兴副教授(青托)、中国农业大学闫硕副教授(青托)和安徽农业大学盛成旺副教授分别从天然农用活性分子发现与智慧农药研究、绿色新杀菌剂的发现与创制、农药微纳米负载体系的环境风险评估及调控、纳米载体介导的RNAi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和甲维盐靶向组胺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分子毒理学机制等方面进行病虫害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分享。
  与会青年科学家结合专家们的报告,就如何加强交流、如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如何合作共赢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郑传临秘书长表示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此次会议围绕现代植物保护学焦点与热点问题及未来植物保护学发展趋势,交流新问题、破解新难题,聚焦新方向、凝练新观点,对植保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蒋红波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对专家们长期以来对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相信通过青年科学家们的成果分享、深度交流,与会专家的热情探讨和智慧碰撞,一定会催生多项合作并产出丰硕的成果,必将有力推动植物保护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青年论坛是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纽带。本次会议为植物保护领域青年科学家们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帮助植保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现代植物保护学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与走向进行思想交锋,辩明方向,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希望依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学家沙龙和青托论坛,引领更多植保青年人才将科学研究瞄准国际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开拓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促进我国植保科技事业繁荣发展。

顶一下
(0)
0%
发布时间:23-06-27 点击数: 收藏本文】【打印文章